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新知|科学突破!单克隆抗体治疗新冠大有可为

来源:医学新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科学》杂志日前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在这十大科学突破中,有7项涉及生物医学,其中一项是单克隆抗体药物。《科学》杂志对此的评价是,2021年单克隆抗体开始在

《科学》杂志日前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在这十大科学突破中,有7项涉及生物医学,其中一项是单克隆抗体药物。《科学》杂志对此的评价是,2021年单克隆抗体开始在对抗新冠病毒和其他威胁生命的病原体,包括艾滋病病毒和疟疾寄生虫等方面显现出效果。

事实上,我国已经有两款对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紧急授权批准。那么,什么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一些新冠肺炎康复者和接种过疫苗的民众来到医院捐献拥有抗体的血浆,以用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新华社

用肿瘤生产单克隆抗体

人体中,除了大脑,最复杂的部分当属免疫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其实是生活在‘细菌吃人'的世界,各种细菌永无宁日地侵蚀着我们,把我们当作它们繁殖后代的最好场所,而能帮助我们,为我们担当防御卫士的就是抗体了。”省免疫学会理事张风肖说。

抗体是由全副武装的B细胞生成的、呈Y字形的蛋白质,生活在血液和细胞间流体中。每种抗体模型担负一种使命,通过化学触觉识别所遇到的其他分子。

当细菌、病毒等入侵人体,会触发我们免疫系统的保护程序,尽快清除这些不速之客。其中,抗体就发挥着主要作用。

抗体疗法,就是用基于这些抗体研发的药物治疗患者。

“抗体能特异性地与疾病相关细胞或分子结合,它们的主要作用有2种。”张风肖介绍,其一,甄别有害对象。在有害细胞或病原体上挂上标签,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它们。其二,中和关键分子。如抢先与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所必需的“门户分子”结合,让病毒无从感染。

抗体疗法的专一性,让它能避免伤及正常组织,减少副作用,是“精准医疗”时代备受关注的分子靶向疗法的代表。

平常语境中,靶向药物、靶向疗法等概念,在癌症治疗中更常被提及,但实际上,抗体疗法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感染性疾病治疗中。

新冠肺炎暴发之初,“血浆疗法”一度冲上热搜,其本质就是抗体疗法。

“新冠肺炎恢复者的血浆中含有多种天然抗体,可用来救治尚未产生足够抗体的患者。”张风肖说,但血浆疗法看似天然,实际上不确定因素很多。如治疗性血浆来源有限;不同人血浆中的抗体浓度及活性不尽相同,效果难以把控;除有用抗体外,血浆中也含有较多杂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或引发安全性风险等。

相对而言,成分单一、剂量精准的抗体药物比血浆的安全性更高,疗效更显著。其中,单克隆抗体药物最为常用。

人体的免疫B细胞是制造天然抗体的兵工厂,多种B细胞可以产生多种不同抗体。单克隆抗体就是由单一种类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目标的抗体。

肿瘤细胞有无限繁殖的能力,让人头疼不已,科学家们却巧妙地利用这种特性,将具有分泌特异抗体能力的B细胞和肿瘤细胞(如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来生生不息、源源不断产生具有治疗效果的抗体。

1984年研发单克隆抗体就获了诺奖

说单克隆抗体药物是2021年的明星和焦点,并不为过。但是,它的发展其实经历了很长的过程。

1975年德国生物学家乔治斯·克勒和英国医学家色萨·米尔斯坦将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具备亲本细胞的特性,既可以产生抗体,又具有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因而能持续分泌单克隆抗体。因为研发单克隆抗体这一成果,克勒、米尔斯坦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不过,单克隆抗体进入临床治疗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

1975年鼠源性单抗研发获得成功后,1982年治疗淋巴癌的单抗也获得成功,但是治疗性单抗真正首次获得临床应用是在1986年,这就是莫罗单抗-CD3。

莫罗单抗-CD3是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这也是全球首次获得批准的一种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器官移植病人产生的急性排异反应。不过,这一单抗临床疗效不是太好,而且容易诱发人抗鼠免疫反应。尽管如此,该药的获批仍标志着单抗药物进入临床的开始。

1997年利妥昔单抗上市,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嵌合抗体,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也成为首个明星单抗。

1998年全球第一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帕利珠单抗进入临床,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婴幼儿产生的严重下呼吸道疾病。

文章来源:《医学新知》 网址: http://www.yxxzzz.cn/zonghexinwen/2022/0303/1684.html



上一篇:【微特稿·科技与新知】“太空贫血”或影响宇航
下一篇:【微特稿·科技与新知】人类基因组完整图谱首次

医学新知投稿 | 医学新知编辑部| 医学新知版面费 | 医学新知论文发表 | 医学新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医学新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